首页 > 历史焦点

元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

时间:2017-08-07 18:36:54

元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

导语:元朝曾是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曾经在十三世纪横扫世界的元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呢?首先是定位问题。其次就是统治紊乱。(一)政治紊乱(二)经济混乱(三)思想混乱。最后是末期决策失误。元朝向外扩张的目的只是掠夺财富和满足征服欲望,并且,元朝整个社会道德沦丧,贪腐成风,淫乐成灾,盲目迷信僧侣,这直接导致了原本庞大的元朝帝国大厦的轰然倒塌。

元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

首先是定位问题。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建立之后,都开始由劫掠改为统治。陆续将政治中心从原属地改为汉地,北魏迁都、辽定五京等都是为了达到统治汉地的目的而进行,高层中已不再是把汉地作为劫掠目标,而是实实在在作为自身的统治地区。这首要就面临的问题就是接不接受汉化。

接受汉化多了,就会完全被汉文化并吞。接受的少了,就会国力衰弱且不得民心。在经历五胡乱华那些少数民族国家亡国教训之后,辽金都在这一问题上采取中立政策,都采取两套制度,即所谓「南北面官」。汉地汉人用汉法汉制,本族则用本族制。后期多取向统一为汉制,行政机构和法律典籍都陆续汉化,实行科举制度、任用汉人官员、学习汉字等等,渐渐开始由少数民族政权转化为汉民族政权。

而蒙古就完完全全抛弃这一套,终其一朝实行「草原本位制」。政治中心和首都一直是和林,北京不过是政府所在地。在草原实行牲畜抽分法,建立驿站,任命嫩突兀赤担当草原生产官员。每年大量将各地所得输送到草原,对留在草原的蒙古人实行补贴,遇灾则实行赈济。整个帝国都是为了向草原输血而存在,中央设立大量机构专门处理草原事物。后期汉化较多,但「投下制度」、「斡脱制度」等蒙古旧制和「达鲁花赤」等蒙古旧官都大量保留,虽然在维系原有的大蒙古帝国(四大汗国和元朝)起到积极作用,加强了对原帝国各处的统治力度,却对元朝统治地带起到消极作用。

草原本位的制度直接影响到元朝的施政方针,终其一朝只是将各个地方视为征服劫掠地区,而不是统治吸收地区。这在蒙古各个政权上面都有体现。尤其元朝在国内实行「户等」,以资产划分居民等级以收赋税;又实行「诸色户计」按职业、信仰等划分若干种。还按人种划分成蒙古、色母、北人、南人四等。高层的蒙古诸王骄奢淫逸,拥兵自重。底层汉人生不如死,形同奴隶。十几户人共用菜刀,名字都只能使用数字编号。

各人种间社会流动几乎断绝,虽然以蒙古人为主导,但色目人可以充当副手。南北汉人却不行。原本汉人可以通过科举制度向上进取,元朝又将儒家当做宗教,儒生单独列籍造册,和和尚、道士一样要在专门地方居住生活,入学等同入教,部分时期还禁止世俗人成为儒生。官员选拔上实行「官吏互通」、「怯薛入朝」政策,蒙古人和色目人充当却薛军,可以依靠皇帝信赖协助处理朝政而进入中央官员任命名单。底层的吏员地位和官员平等,熟悉公务之后可以调任官员,吏员上升空间加大。前者依靠血缘和裙带关系,后者以考试务处理经验累积,这都是儒生不具备的优势。

科举选拔不过在忽必烈和仁宗时期实行过数次,开国时期占据文臣地位的汉人死光之后,后期的政权基本上已经没有多少汉人官员参与其中,少数以「补吏」和「任教官」入仕的也仅仅停留在底层。

其次就是统治紊乱。

(一)政治紊乱

蒙古初期实行「幼子继承」(幼子继承一切财产)和「库里台大会」(大汗必须由此大会通过推选认定)两个制度,造就了蒙古中后期和元朝前中期极大地政治混乱。

铁木真临终任命窝阔台为继承人,王公们却决定遵循旧制由幼子托雷继位,最后由拖雷监国。两年后推选新大汉的库里台大会为此争论了四十天,因长子术赤已死,次子察合台全力支持窝阔台,势力孤单的拖雷只得拥立其兄窝阔台即位,岂料后来被窝阔台下毒害死。乃马真后和贵由(定宗,窝阔台长子)去世之后,术赤、拖雷后裔宗王与窝阔台、察合台后裔宗王间发生汗位纷争开始,蒙古大汗和元朝皇帝继承混乱由此展开。

夹杂三次兄终弟及,三次夺位大战,两次临朝称制,两次兄弟大战,两次叔侄大战等等,1294—1333四十年间换了十个皇帝。而废除三省设立一省制度,更是权相迭生。皇帝成为傀儡,宫廷分争连续不断。当权大臣莫不专横跋扈,不可一世。文宗时的燕帖木儿,任中书右丞相,封太平王,集大权於一身,肆意无忌,一宴或宰十三匹马,取泰定帝后为夫人,娶宗室之女四十人。顺帝时期的伯颜任中书右丞相,进封太师,又改封秦王,一身兼三十余职,官衔长达二百四十六字。他大权独揽,擅自进退大臣,妄杀无辜,势焰熏灼。又将诸卫亲军精卒调为己用,凡出入导从甚众,乃至填街塞巷,而皇帝的仪卫反而寥寥无几。极致者如铁失,发动「南坡之变」直接杀死意欲废除权臣的英宗,拥立也孙铁木儿(泰定帝)。

中央政权的混乱直接影响到地方,政令往往朝令夕改,当权者年年生变,地方藩王豪强拥兵自立,中央权威几乎不存。地方上新增的行省权力也非配不当,强的时候可以对抗中央,弱的时候无力镇压内部起义。加上达鲁花赤制度和札鲁忽赤制度,严重影响地方行政效力,地方豪强如盐商、宗族、匪帮等等割据自立,也形成后期起义主要武装力量。

(二)经济混乱

因为以和林为中心的草原是蒙古的主要中心,年年输送到和林的财富占据税收极大部分。而蒙古草原在元朝时期往往都有雪灾、旱灾,为了保持龙兴之地的稳定,元朝几乎每年都要赈济留守族民。库里台大会的主要王公们也留守草原,为了稳定这些王公贵族,建立「赐赉制度」,赐赉有诸多种,如登极、亲政、万寿、徽号、配享、升祔、册立、军功、婚丧等等。但不管是哪种名目之下都是要给这些王宫贵胄,大量仆从金银被赏赐出去,加重财政负担。

同样为了草原而维系从和林到达各大汗国和中原的驿站也是耗资冗沉,同样的还有管理草原和驿站的官员工资。

元朝赋税制度极其复杂,名目繁多,南北异制。诸色户计的划分又导致承担标准不同。正税有税粮和科差,正税之外又有工商杂税(诸色课程)。为了巩固统治,又在地方正官上面设立达鲁花赤和宣慰司等等蒙古官职,冗官冗费严重。为了促进税收又推行「税收商征」,商人交钱后获得对征税人的征税权,成为经营高利贷的官商。自大汗以下蒙古贵族出钱委托善於经营的中亚商人经营商业和放债,谋取高额利息。他们发放的高利贷叫「斡脱钱」。这种高利贷,年息百分之百,次年转息为本,本再生息,时称“羊羔利”、“羊羔息”。极大增加底层人民的生活负担。

为了改革经济,频频发布新的法案,造成财政政策混乱。元朝发行纸币,后期往往虚高,在不足够准备金之下疯狂印刷。在一类纸币贬值到极低点,又在发行新纸币,货币市场极其混乱。加上阿拉伯、中亚、罗斯等地的钱币流入,形形色色货币充斥整个市场,经济秩序完全放任自流,交易一度退化到以物易物。

官员贪污严重,尤其是利用大型工程进行上下其手。更是直接引发黄河起义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思想混乱

蒙古各部原先信奉的是萨满教长生天,铁木真时期全真道长丘处机七十四岁高龄远赴西域劝说止杀为善,也造就了早期道教在元朝占据主导地位的全盛时期。乃真后信奉佛教,随后引发「佛道辩经」,德胜的佛教成为蒙元主流,一度甚迫使得道之人改信佛教,并焚烧道教经典。而后佛教引发「红黄教争」,高层牵扯进教派冲突当中。思想极其混乱,皇位争斗往往牵扯上教派争斗。

大量中亚和阿拉伯人又带进来伊斯兰教,景教、拜火教、东正教、犹太教、摩尼教、湿婆教都大量传播,教派管理却是一片混乱。广东和福建阿拉伯商人一度武装占据,声称要将中国完全伊斯兰化。白莲教曾在杜万一领导下爆发数次起义,元朝中央一直犹犹豫豫,时而给与合法地位甚至封赏,时而坚决打压消灭。后期白莲教演化成为明教,直接引发后来的元末大起义。

特别指出,儒家也是被元朝政府视为宗教,管理模式参考佛教。孔子的地位虽然有所上升,但儒生地位实际上大大下降。因为采用「怯薛入朝」和「官吏互通」,官员大多数没有接受传统儒家教育,思想上很难有所觉悟。汉地所有的「天下为公」一类思想员中并没有多少影响力,间接造成官员素质的下降。儒家致仕之途断开,大量人才囤积在地方豪强当中,间接造成人才流失,地方势力做大等诸多弊端。

最后是末期决策失误。

元末已经算是非常好的了,忽里台大会影响力被削没,嫡长子继承制开始确立,各系宗王之间的汗位大战趋於平稳。顺帝亲政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革新政治,缓和社会矛盾,史称“至正新政”。颁行法典《至正条格》,以完善法制;颁布举荐守令法,以加强廉政;下令举荐逸隐之士,以选拔人才;前朝《宋史》、《辽史》、《金史》开始修筑。多少程度上都开始挽救前朝历任皇帝的失误,可惜政治上已经积重难返。

元朝长期处於继承权问题、贪污、权臣擅政、不任用汉人与压榨百姓的恶习,使得政治总是无法上轨。这种不稳定的朝廷如果又遇到天灾人祸的干扰,原本脆弱的稳定性顿时土崩瓦解。

1325年河南赵丑厮、郭菩萨领导的武装起事。1338年江西袁州(今江西宜春)彭和尚、周子旺等白莲教徒起义等,已经开始动摇元朝根基。1350年元廷下令变更钞法,铸造“至正通宝”钱,并大量发行新“中统元宝交钞”,导致物价迅速上涨。经济秩序开始土崩瓦解,加速了民间起义浪潮。次年贾鲁治黄河,欲归故道,动用民夫十五万,士兵二万。而官吏乘机敲诈勒索,造成不满。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决定在5月率教众起事。其后郭子兴於安徽濠州起事,芝麻李等人占领徐州。彭莹玉、邹普胜与徐寿辉在湖北蕲州起事,国号天完。红巾军势力遍布河南江北、江南、两湖与四川等地。非红巾军的张士诚等部也相继乘乱起义,全国各地都开始爆发起义。

此时元朝军队和满清时期不同,元廷仍有效忠中央的数十万能征善战大军。这些和腐化了几百年的满清不同,大多数父辈才结束征战,自身也在往年的内战中有过作战经验的大军。丞相脱脱亲自率军南下攻陷徐州芝麻李军,一度压制民变军。然而在其南攻高邮张士诚军之际,被元廷大臣弹劾而功亏一篑。1357年至1366年间福建又发生色目军乱,史称「亦思巴奚兵乱」。这个关键时刻,顺帝与太子矛盾爆发,1359年效忠皇帝的孛罗帖木儿与受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支持的将领察罕帖木儿,受,为争夺晋宁(治今山西临汾)、冀甯(治阳曲,今太原)二路而动干戈。原本镇压起义的力量被极度分散,尤其这时候元朝主力军又在在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等率领元军反击北方红巾军。一边是日渐壮大的起义军,一边是在关中征战不息,最后镇压起义的力量和时机被元朝自身葬送。

1363年北方红巾军最后在安丰之役中败给降元后的张士诚,刘福通战死,韩林儿南下投奔朱元璋,随后被杀。早已统一江南的朱元璋趁机北伐,他派徐达、常遇春率明军分别攻打山东与河南,并且封锁潼关以防止关中元军进援中原。明军於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惠宗北逃,一般认为元朝结束之年在此时。

元朝是个管理能力低劣的小政府,这样的政权最容易完蛋。跟它相似的就只有gmd政府了。共同点中央的控制力弱,但官僚机构的效率低下,腐败横行的破事一样不缺。一旦遇到点天灾立马激起民变,中央连镇压的力量都没有。朱老八在南方跟陈张打了好一阵子。北方的元朝都没组织像样力量反扑。说难听点就是连维稳的力量都没有。

中国历史上有九大大一统王朝,秦,两汉,西晋,隋唐,元明清。其中秦,西晋,隋,元都是大分裂大动乱后重新整合统一的王朝,其余五朝建立前虽也有离乱但动乱的时间并不长。这几朝有这样的共同点,虽完成统一但无一不是短命王朝,看维持统一的时间:秦统一天下后14年灭亡。西晋从灭东吴算起才维持了37个春秋,中间还有八王之乱。隋享国38载

但是元朝,这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在某些人心中不那么正统的而且政绩口碑不佳政权,从崖山灭宋统一中国算起,维持一统天下的局面89年。如果不包括北宋,元朝是分久必合后历史最长的大一统王朝。即使算上北宋,元朝也比前面的秦晋隋要长久得多,比隋的两倍也长,将近一百年的历史。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元朝非但不短命,而是从大分裂走向大一统最成功的王朝

元朝为什么灭亡?

元廷在1368年退回草原后的一些年间,仍旧声明自己是中国的朝廷,但他们一直陷于想入非非之中,而不能使头脑冷静下来,去弄明白造成自己统治灾难性垮台的原因是什么。相反,在明朝创建者的头脑中,这个垮台仍然历历在目,他们认真思考元朝垮台的原因,以此作为反面教训,胸有成竹地构筑起他们的明王朝。简单地讲,他们的药方是缩减官僚机构的规模,坚决打击任何自私现象与腐化行为;由皇帝自己直接负责处理政务,行动中不能顾虑重重和宠信偏爱(妥欢贴睦尔在这点上最糟糕)。这样,这一统治体系就能真正使儒家的基本道德原则得到加强,就能保证千秋万代的和平与繁荣。

明朝的这些方针政策是否基于对元朝缺点的正确的公允的评价之上呢?元朝的垮台是不是因为妥欢贴睦尔没有尽到责任,允许官僚机构中的派系斗争加剧、腐化日增而没有加以抑制?或许是这样。至少可以以14世纪五六十年代当一个庞大的特权统治阶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国家财政入不敷出时所可能发生的事件为例作出明白无误的解释:因地方自治而形成的全国四分五裂的局面,确实给了那些地方大员们更接近财源的机会。

要将妥欢贴睦尔说成是具有号召力的领导是很困难的。脱脱曾积极地设法维持中央对全国资源及人事的控制权,当然部分地是通过印制越来越多的没有任何财源为后盾的纸钞这样一种毫无前途的权宜办法,但这种通货膨胀政策不能无限期地实行下去(事实上1356年纸钞已毫不值钱并停止了流通)。我们还可以说,由于脱脱杰出的个人才能,元朝才完整地存在了这样长时间;脱脱的解职极不合时宜,在他离开后,中央集权的元朝统治也就不复存在了。明朝开创者们从元末混乱局面中汲取的教训确实有某些合理的因素。

然而,还应该回想一下14世纪到处发生灾害这个事实。在各个蒙古汗国内外,从欧亚大陆一端的冰岛和英国,到另一端的日本,各国都苦于瘟疫、饥荒、农业减产、人口下降以及社会动乱,几乎没有一个社会能免遭其中的某些灾害。中国则无一幸免。在14世纪中,至少有36个冬天异常严寒,比有记载的任何一个世纪都多。〔1〕 在黄河流域地区,水灾与旱灾在14世纪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发生得都要频繁。〔2〕 14世纪四五十年代还发生了极为严重的瘟疫。〔3〕 妥欢贴睦尔朝几乎年年有饥荒的记载,这些饥荒导致人口大量死亡,政府要花大量钱财进行赈济。〔4〕 自然灾害使众多的百姓背井离乡、陷于贫困,酿成了14世纪50年代破坏全国的起义运动。

元末的各届政府都尽了最大努力试图从这些灾难中解脱出来,他们并没有忽视这些问题。从各方面来看,元朝在医药和食物的赈济上所作的努力都是认真负责的、富有经验的。事实上,妥欢贴睦尔朝的历史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面临这样反反复复的大规模的灾难时,还有哪一个朝代能比元朝做得更好?如此反复的自然灾害长期积累的后果,很有可能使任何一个政府都束手无策。如果中国正常的年景多一些,元朝有可能比它实际存在的时间要长得多。

对于元朝垮台的主要因素及一系列原因,将来肯定还要有长时间的研究与争论。但我们也要记住,从任何意义上说,元朝在历史上都不是盲目力量的牺牲者。1368年,元朝是被一个意识上极端、道德上激进的**运动赶出中国的。反抗者们以坚定不移的决心,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利用14世纪五六十年代元政府一切明显的弱点,从而使自己看到了一个和平安定的中国的前景。元朝政府本身也曾有机会去获得这种远见,但它却令人不解地没有这么做。如此看来,元朝的最终倒台是因为明朝的开创者决意要它如此。

〔1〕 见[274]H.H.拉姆:《气候:过去、现在和未来》,第2卷,第447页。关于妥欢贴睦尔在位期间严寒气候的详情,见[653]《元史》,卷51,第1097—1098页。

〔2〕 [57]赵冈:《经济分析:中国历史中的人与土地》,第203页。

〔3〕 [653]《元史》,卷51,第1111页。

〔4〕 [653]《元史》,卷51,第1109—1110页。

军事上,元朝以骑兵立国,统一之后安于享乐,失去了作战能力;政治上,宰相携天子专权,贪污腐败民不聊生;文化上,蒙古人拒绝同化,不让蒙汉通婚,蒙古人高汉人一等,但汉人的数量要大于蒙古人,统治不稳固。

这个问题也可以是问蒙古帝国为何一开始势如破足,横扫欧亚大陆,却在短短不到一个世纪就崩溃了。元朝的灭亡只是帝国的统治在中国范围内的的结束。其根本原因在于处于文明边沿地带的落后蛮族在军事上入侵了先进的文明,却在文化上被先进的文明所征服,最终使军事上的优势被抵消。其二是蒙古人口基数太小,军队数量有限,无法在被征服的地区建立强有效的统治。其三是时代因素。文明地区,特别是西方,在中世纪中后期,军事科技有了划时代的发展,大炮和火枪的广泛运用,使步兵的作战能力远远强于蒙古骑兵。

在这个大的历史时代背景下,蒙古人在中国实行的一套民族政策,以及在中国固有的民族主义的推动下,最终加速了元朝的灭亡。

元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

元朝的败亡,其主要原因在于其政治黑暗,衽民族岐视和政治压迫政策。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政局不稳,皇帝大多不理国政,贪图享受,腐化至极,经臣勾心斗角,欺上瞒下,朝廷横征暴敛,经济越来越衰,激起广大人民的反抗。各地农民起义,指向元朝。元朝在历史潮流面前衰亡。 元朝中期频繁更换皇帝,仅在1307年(大德十一年)至1333年(元统元年)就更换36个皇帝,在位都很短。全由权臣摆弄下诏或颁布诏令。皇帝成为傀儡,不能决策大事。宫廷分争连续不断,尔虞我诈时时出现。再加上经济落后,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原地区农民尤其悲惨,饥寒交迫,其严重程度已达到再也不能忍受的地步。这样,人民群众被迫起来反抗,农民举行起义,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将矛头指向殛朝。元朝末期的妥欢帖睦尔在位较长。他从1333年(元统元年)六月至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七月,共35年的时间,是处在农民起义军的进攻与元朝军的抗击时期。可是,在这样长时间内元军之败,其原因不在将帅列能,士兵不勇,而是元朝政权不修政治,不兴经济,无休止的内部争权夺利,互相残杀的结果。尤其顺帝是个昏君,朝令夕改,出尔反尔,不得从臣之心。所以,宋王及地方势力首领,在危急时刻拒绝帝诏,不遣兵参战,造成四分五裂。列论哪个朝代,其被灭亡之帮,皆不外乎朝廷之腐败,群臣之相互争权夺利,互相残杀和君主之昏庸。这也可说是一种国家灭亡的基本规律。 元朝在战略上麻木不仁,未进行有组织的反攻。当中原地区各地的农民组织起来,举行起义,大反元朝时,朝廷仍在内部纷争,尔虞我诈,沉醉于酒色,耳不闻外界之动乱,更没有料到起义军会进而埋没元朝。甚至在名地农民起义军称帝、称王时,朝廷也无计议对策,不能采取战略措施,只是零星下诏,以地方军相抗击或镇压罢了。 在战役上,各地元军没有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联合作战,而是各自为战,如察罕帖木儿、李思齐各据一方,互不联合。后来竟为互相争地盘而开战;秃坚帖木儿军,不但不联合扩廓帖木儿作战,反而进入京城两次;漠北之阳翟王阿鲁浑帖木儿不受君命,还有夺顺帝之位的野心,这证明元军势力之衰弱,国败朝亡,已为时不远了。 元朝未能及时抓住农民起义军低潮之际,组织反攻;在战略上推动了时机。1354年(至正十四年月日)九月,脱脱度领号称百万军,十一月围困高邮城,张士诚十夫妇危急,将要投降,顺帝突然下诏,免其百万大军之统帅权,使张士诚得以转危为安。这是元廷的大错误,其后果是使得百万大军溃散了,元军受到严重的挫伤,而各地农民军从低潮转入高潮。 元军推动战略反攻的又一个时机是,1363年(至正二十三年)春,大宋朝林儿,间福通的失败和起义军互相攻击,如至正二十三春,张士诚杀刘福通,大宋红巾军亡;秋季,朱元璋杀陈友谅,天完及汉国一系列的红巾军败亡。恰在此时,元军未能组织对朱元璋部反击,元朝反而出现军阀混战、宗王之争。结果,元朝给了朱元璋北上灭亡的好机会和有利条件。

元朝向外扩张的目的只是掠夺财富和满足征服欲望,并且,元朝整个社会道德沦丧,贪腐成风,淫乐成灾,盲目迷信僧侣,这直接导致了原本庞大的元朝帝国大厦的轰然倒塌。

十三世纪,蒙古人曾经发挥出令整个世界都感到震惊的军事才能,缔造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元朝帝国。但是,文化的落后导致了政治的落后。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虽然向外扩张,却并没有任何政治理想,也没有任何高尚情操的动力。元朝向外扩张的目的只是掠夺财富和满足征服欲望,并且,元朝整个社会道德沦丧,贪腐成风,淫乐成灾,盲目迷信僧侣,这直接导致了原本庞大的元朝帝国大厦的轰然倒塌。

元朝官员的贪污腐败跟他们的初期武功一样,在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1303年,元成宗曾大力整顿官吏,一次竟然就有18473个贪官撤职。

然而,惩治贪官的做法却没有能够坚持下去,以致每一个蒙古官员都是一个百万富翁。蒙古帝国的官员特别多,一块玉石的发掘或一张弓的制造,都会有若干官员管理,官员靠贪污、勒索维持高消费和超级豪华享受。

元朝官员的贪污腐败,从他们还没有入主中原时就已经开始了,其中最着名的贪官就是阿合马。元太宗窝阔台时期,中央政府的财政主要靠色目人来主持。

阿合马就是其中之一。他为元世祖设计了种种搜刮民财的方案,例如清理户口、垄断专利、滥发钞票等。在为朝廷残酷搜刮的同时,也大肆为自己搜刮财富。

元世祖中统三年,阿合马开始主管元朝中央政府财政金融工作。上任不久,阿合马就上奏说,太原的百姓熬煮私盐,越境到处贩卖。

各地百姓贪图他们的盐价钱便宜,争相购买食用,解州的官盐因此而卖不出去,每年上缴的盐税银子只有七千五百两。

请朝廷从今年开始增加太原的盐税银子五千两,不论和尚、道士、军士、匠人等各户、都要分摊缴纳盐税。当时,忽必烈急于使国家富起来,一看阿合马办事很有成绩,就授予阿合马更大的权利,对他的话言听计从。

阿合马在位时间很久,越发肆意贪婪骄横,他提拔奸党,阴谋勾结,强占良田,暗地里接受贿赂,表面上做得执法严明,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有一个值宿禁卫的秦长卿激昂慷慨地上书揭发他的种种邪恶,竟然被阿合马所害。阿合马恶贯满盈,最终被一个叫王着的下级军官杀死。

元朝的赋税非常繁重,这更是促成贪污腐败的要素之一。元朝最初是采取包商制,和现在的承包制相似,文化并不发达的蒙古人早已使用了承包的办法。

元王朝第二任大汗窝阔台时,曾打算把中央政府的赋税,以140万两银币包给中原籍巨商刘廷玉,大臣耶律楚材极力反对,才算作罢。

可是,不久维吾尔籍巨商奥都喇合蛮出价220万两时,窝阔台终于同意包给了他。他们不知道鼓励生产,只知道盲目而凶恶地剥削。与腐败的南宋政府相比,元朝的赋税几乎增加一百倍,早已不堪重负的中国人,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

然而,更大的迫害是元朝的赐田制度,当时,蒙古大汗可以随时把汉族人视如生命的农田,连同农田上的汉族人,都赏赐给皇亲国戚。

汉族人忽然间失去了农田,自己也忽然间从自由农民沦为农奴,没有地方可以申诉。除了蒙古大汗的威力无法抗拒外,任何一个蒙古人都可以随意侵占汉族人的土地,他们经常突然间把汉族人从肥沃的农田上逐走,任凭农田荒芜,生出野草,以便畜牧。

元朝严重的腐败使得各地农民起义迭起,势如破竹,仅山东、河北地区,就有三百余起农民暴动,比六世纪北魏统治下的农民起义,超过十倍,蒙古统治者比鲜卑统治者的残暴程度更加严重。

遍地战乱必然引起灾荒,旱灾大规模发生,赤地千里,最惨重的是黄河下游,饥馑逼人发狂,互相袭击烹食。

1344年,黄河又在河南兰考东北的白茅堤决口,向东倾泻,六百公里的村庄和人民全被淹没。河水泛滥,数十万无处投奔的饥民成为武装群众无尽的兵源。最后,饥饿的农民终于组织起来,向元朝的统治者发起进攻。

元朝统治者的荒淫在整个蒙古贵族阶层已经完全社会化。社会化的荒淫注定加速这个王朝的灭亡。元顺帝没有办法,也不想办法来制止这种荒淫毁掉江山。

这是腐败到最后的结果,不独是元顺帝,任何一个末代帝王,面对腐败透顶的王朝,都无力挽回。蒙古大汗忽必烈在中国建立的元朝帝国,终于在1368年被农民起义推翻。

元顺帝被农民起义军赶出北京后,在哀痛这一巨大的灾难中,于1370年5月23日,在西拉木伦河畔的应昌(有人说是开鲁)去世。明朝大军在把成吉思汗的子孙驱逐出中原之后,立即追赶蒙古人进入了蒙古草原。

1388年,一支由10万人组成的中原军队进入蒙古地区,打败了元顺帝的孙子。至此,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自治,蒙古草原又回归到历史上四分五裂的状态。

一个以旋风般快速崛起的元朝帝国,一座巍然耸立的、庞大的帝国大厦,转眼之间就这样以同样旋风般的速度轰然倒塌,土崩瓦解,成为废墟。

元朝败亡之因

十三世纪,蒙古人曾经发挥出令整个世界都感到震惊的军事才能,缔造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元朝帝国。但是,文化的落后导致了政治的落后。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虽然向外扩张,却并没有任何政治理想,也没有任何高尚情操的动力。元朝向外扩张的目的只是掠夺财富和满足征服欲望,并且,元朝整个社会道德沦丧,贪腐成风,淫乐成灾,盲目迷信僧侣,这直接导致了原本庞大的元朝帝国大厦的轰然倒塌。

元朝官员的贪污腐败跟他们的初期武功一样,在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1303年,元成宗曾大力整顿官吏,一次竟然就有18473个贪官撤职。然而,惩治贪官的做法却没有能够坚持下去,以致每一个蒙古官员都是一个百万富翁。蒙古帝国的官员特别多,一块玉石的发掘或一张弓的制造,都会有若干官员管理,官员靠贪污、勒索维持高消费和超级豪华享受。

元朝官员的贪污腐败,从他们还没有入主中原时就已经开始了,其中最著名的贪官就是阿合马。元太宗窝阔台时期,中央政府的财政主要靠色目人来主持。阿合马就是其中之一。他为元世祖设计了种种搜刮民财的方案,例如清理户口、垄断专利、滥发钞票等。在为朝廷残酷搜刮的同时,也大肆为自己搜刮财富。元世祖中统三年,阿合马开始主管元朝中央政府财政金融工作。上任不久,阿合马就上奏说,太原的百姓熬煮私盐,越境到处贩卖。各地百姓贪图他们的盐价钱便宜,争相购买食用,解州的官盐因此而卖不出去,每年上缴的盐税银子只有七千五百两。请朝廷从今年开始增加太原的盐税银子五千两,不论和尚、道士、军士、匠人等各户、都要分摊缴纳盐税。当时,忽必烈急于使国家富起来,一看阿合马办事很有成绩,就授予阿合马更大的权利,对他的话言听计从。阿合马在位时间很久,越发肆意贪婪骄横,他提拔奸党,阴谋勾结,强占良田,暗地里接受贿赂,表面上做得执法严明,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有一个值宿禁卫的秦长卿激昂慷慨地上书揭发他的种种邪恶,竟然被阿合马所害。阿合马恶贯满盈,最终被一个叫王著的下级军官杀死。

元朝的赋税非常繁重,这更是促成贪污腐败的要素之一。元朝最初是采取包商制,和现在的承包制相似,文化并不发达的蒙古人早已使用了承包的办法。元王朝第二任大汗窝阔台时,曾打算把中央政府的赋税,以140万两银币包给中原籍巨商刘廷玉,大臣耶律楚材极力反对,才算作罢。可是,不久维吾尔籍巨商奥都喇合蛮出价220万两时,窝阔台终于同意包给了他。他们不知道鼓励生产,只知道盲目而凶恶地剥削。与腐败的南宋政府相比,元朝的赋税几乎增加一百倍,早已不堪重负的中国人,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

然而,更大的迫害是元朝的赐田制度,当时,蒙古大汗可以随时把汉族人视如生命的农田,连同农田上的汉族人,都赏赐给皇亲国戚。汉族人忽然间失去了农田,自己也忽然间从自由农民沦为农奴,没有地方可以申诉。除了蒙古大汗的威力无法抗拒外,任何一个蒙古人都可以随意侵占汉族人的土地,他们经常突然间把汉族人从肥沃的农田上逐走,任凭农田荒芜,生出野草,以便畜牧。

元朝严重的腐败使得各地农民起义迭起,势如破竹,仅山东、河北地区,就有三百余起农民暴动,比六世纪北魏统治下的农民起义,超过十倍,蒙古统治者比鲜卑统治者的残暴程度更加严重。遍地战乱必然引起灾荒,旱灾大规模发生,赤地千里,最惨重的是黄河下游,饥馑逼人发狂,互相袭击烹食。1344年,黄河又在河南兰考东北的白茅堤决口,向东倾泻,六百公里的村庄和人民全被淹没。河水泛滥,数十万无处投奔的饥民成为武装群众无尽的兵源。最后,饥饿的农民终于组织起来,向元朝的统治者发起进攻。

元朝统治者的荒淫在整个蒙古贵族阶层已经完全社会化。社会化的荒淫注定加速这个王朝的灭亡。元顺帝没有办法,也不想办法来制止这种荒淫毁掉江山。这是腐败到最后的结果,不独是元顺帝,任何一个末代帝王,面对腐败透顶的王朝,都无力挽回。蒙古大汗忽必烈在中国建立的元朝帝国,终于在1368年被农民起义推翻。元顺帝被农民起义军赶出北京后,在哀痛这一巨大的灾难中,于1370年5月23日,在西拉木伦河畔的应昌(有人说是开鲁)去世。明朝大军在把成吉思汗的子孙驱逐出中原之后,立即追赶蒙古人进入了蒙古草原。

1388年,一支由10万人组成的中原军队进入蒙古地区,打败了元顺帝的孙子。至此,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自治,蒙古草原又回归到历史上四分五裂的状态。

一个以旋风般快速崛起的元朝帝国,一座巍然耸立的、庞大的帝国大厦,转眼之间就这样以同样旋风般的速度轰然倒塌,土崩瓦解,成为废墟。

元朝并非亡于朱元璋之手 元敌国灭亡真相

元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

朱元璋的一支队伍吞掉了庞大的元帝国。这听起来似乎是个奇迹,但它确是不争的事实。这个奇迹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说起朱元璋灭亡元朝而建立明朝,似乎元朝全是朱元璋打下来的。其实并非如此。在同时代的起义军里,朱元璋消灭的元朝军队是最少的。元朝虽然被明朝取代,但它并非亡于朱元璋,而是1360年代,南北双方同时同根相煎、同室操戈的结果。

朱元璋的抗元战绩

元末农民起义,始于公元1351年五月的刘福通(其实浙江的方国珍还要早,只是孤军影响不大罢了)。刘福通以红巾军起义于河南颖川,义旗一举,天下苦元已久,于是纷纷揭杆而起——徐寿辉起于湖北罗田,芝麻李起于江苏徐州,张士诚起于江苏泰州,郭子兴起于安徽濠州,明玉珍起于湖北随州……

几年之后的公元1356年,黄河以南基本上已是汉人天下:刘福通拥韩林儿为帝,拥有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等大片领土,并不断向北方和西北进攻。徐寿辉称帝于武昌,拥有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张士诚称王于苏州,拥有江苏、浙江等地。明玉珍则杀入四川、云南,也将称帝。这四支队伍是消灭黄河以南元朝势力的主力军。而此时继承已死的郭子兴队伍的朱元璋,则兵不过区区二、三万,地仍然局处于安徽中部的滁县、和州一小块地方。

朱元璋放眼四望,天下将被瓜分完了。除非自己愿意投靠谁,否则得赶紧抓住时机抢地盘。老朱如今有点力量了,可不想再投靠人了,也要在这乱世当中,碰碰大运。可是在乱世中闯,得有地盘和人马。自己现有的地盘太小了,而且穷得快吃不上饭了,就这穷地方,怎么扩充人马呀。然而抢地盘,又向哪儿抢:北面是义军中势力最大的刘福通,黑压压横亘在中原,元朝军队全靠他挡住,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自己施展的地方。东面沿海一带,是张士诚的地盘,西面则是徐寿辉,以自己现在这点力量,跟谁抢呀!

朱元璋不愧是有眼光的,他发现元朝的势力最弱的是在南方,而南方现在还有一块不大不小的地方在元朝手里:那就是张士诚和徐寿辉势力中间的江苏中西部直到浙江中西部的一长溜地方。这块地方,人口众多,物产丰饶,而且其中还有一个虎踞龙盘的历史名城建康。拿下这块地方,自己的势力立刻就能倍增,和人抢天下的资本也就大大增加喽。

于是朱元璋立即发兵,由采石矶偷渡长江。攻下南京后,又继续向南进攻。用四年时间,一直打到浙江的金华、衢州。

这就是朱元璋全部的抗元历史。以后他就一直在南方和徐寿辉(后来是陈友谅)打,和方国珍打,和张士诚打。总之,一直在和汉人打,而再也没有打过蒙古人。如果说,元朝在黄河以南有100万军队的话,朱元璋抗击和消灭的至多不过十分之一。

朱元璋在南方抢地盘的几年间,淮河以北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势力有了极大的发展。刘福通早于1355年就拥立韩林儿于安徽亳州,建国曰宋,年号龙凤。然后他大集中原抗元势力,在北方分四路大举向元朝进攻。他自己在中路,打下了河南全部,并迁都于开封。北路以关先生为首,沿山西一直打到元朝的大都。东路以毛贵为首,打下了山东。西路以白不信、李喜喜为首,一直打到陕西凤翔。一时间,红巾军号称百万,几乎掀翻元朝。

相关文章
儿童教育故事大全
儿童教育故事大全

导语:随着素质社会的提升,很多父母越来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而给孩子讲故事,是父....

五代十国各国兵力
五代十国各国兵力

导语:在我国历史上,诸侯争霸的场面在五代十国是最激烈的,当然了,这和朝代没有统....

经典神话故事100篇
经典神话故事100篇

导语:神话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们对天地万物的敬畏....

易经中最厉害的天机
易经中最厉害的天机

《易经》作为百经之首,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它既深奥又玄乎,对中华文化的发展....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法治和道德都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一个是具有强制手段,一个是强化人的内心....